“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,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,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’……”每每聽到這首歌,我就想起村邊的小河,那承載這兒時夢想和快樂的小河,清澈的河水叮咚,像是彈奏一曲優美的音樂;長長的水草波動,像是風吹麥浪蕩漾起伏;魚兒時而在水草間穿梭嬉戲,時而在水底休憩;岸邊綠草如茵,不知名的野花競相開放,散發出縷縷清香。夏季的夜晚涼風習習,風過處,耳邊不時傳來蟲兒歡快的叫聲,間或此起彼伏的蟬鳴聲。螢火蟲在黑暗中飛舞,像給夜行人指路,青蛙也跳上了舞臺,用自己的歌聲把人們送進甜蜜的夢鄉……
我愛故鄉的小河,因為它滿載我兒時的歡樂;我愛故鄉,因為那里有生我養我的父母及勤勞的鄉親;我愛地球村,因為它提供了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。
不知從幾何起,傳統的農業耕種模式被現代化農業所更替:耕牛黯然神傷,悄然離開歷史的舞臺;草木灰、農家肥的時代一去不返,化肥農藥重妝上臺。再也不見下地逮蟲的熱鬧場面。于是乎,田間地頭多了些刻畫著骷髏的瓶瓶罐罐,河邊水面飛舞漂浮著花花綠綠的塑料袋,漸漸地漸漸地小河失去了往昔的歡聲笑語,水草不再隨波搖曳,可愛的魚兒失去了蹤跡,連岸邊楊樹林里稀疏的蟬鳴聲也顯得那么凄厲,就這樣,我故鄉的小河淡出了人們的視線,空留下我深深的思念。
縱觀全球,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-地球村正在遭受著嚴重的破壞:一座座高聳入云的煙囪吞噬著腳下頭頂的凈土藍天;亂采濫伐使得一座座青山失去了昔日的笑顏;亂排亂放使得一條條河流變得渾濁不堪,臭氣熏天;大快朵頤、亂捕亂殺使一條條食物鏈就此中斷;據科學統計,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,平均每小時3個物種被貼上死亡標簽。很多物種科學家還沒來得及描述和命名就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。伴隨著生態系統的遭受破壞,惡劣天氣、自然災害接踵而來:厄爾尼諾現象、雪崩、臺風、山洪暴發、山體滑波、泥石流無時無刻不在侵蝕我們美麗的家園。半個世紀前長島、廣崎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消失殆盡,幾十年來卻仍然寸草不生。1952年的倫敦霧霾事件八千多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,2003年非典來襲,又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徹底告別了這個世界。地球村早已遍體鱗傷、疲憊不堪,無休止的戰爭又在她身上撒下一把把鹽。我們有理由相信,長此以往人類在傷害自然界的同時也正在傷害著自己,那一桿桿冒著硝煙的獵槍正悄然瞄準人類自己。“千山鳥飛絕,萬徑人蹤滅”、“千村薜藜人遺失,萬戶蕭疏鬼唱歌”的凄慘景象絕非聳人聽聞。
誠然,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,經濟要發展,人類要進步,這沒錯,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進步叫進步嗎?若如此,何異于飲鴆止渴?生無立錐之地,何談進步發展?習主席在19大上的講話為我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,綠色環保、可持續發展,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。
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”,“亡羊補牢,猶未為晚”。讓我們牢固樹立綠色環保,科學發展的思想,增強環保意識,低碳出行。“保護環境,人人有責”不能只掛在口頭上,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:植上一棵樹、栽上一盆花、撿起每一張紙、節約每一度電、每一滴水,垃圾分類堆放、回收利用,蔬菜少打農藥,汽車減少尾氣排放,工業三廢無害化處理,盡量利用綠色能源。地球村的朋友們,讓我們手挽手、肩并肩、共筑綠色長提,同建藍天白云,青山綠水的美好家園吧!
內蒙古國道110線呼畢段第一駐地辦 王永亮